0
当前位置:首页 - 小吃行业资讯 - 探索汉味小吃标准化之路

探索汉味小吃标准化之路

  作者:圣托小吃  时间:2012年03月23日  浏览次数:1563 次

圣托 小吃

  麦当劳、肯德基的标准化,让它们走向了全球。武汉传统小吃——热干面、豆皮、汤包,能否标准化?陈汉华的探索告诉我们:能。

  探索小吃标准

    小吃标准化,一直是摆在中式传统小吃面前的一道难题。业内外曾广泛讨论,最后也都因为其制作工艺过度依赖经验,而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但是没有标准,作为一家遍地开花的餐饮连锁店,如何能给读者留下统一的印象?靠店面装修统一风格?这显然远远不够,蔡林记连锁的失败已经证明。毕竟,小吃核心竞争点仍在口味上,对于早餐而言,分量也不可小觑。

    陈汉华的探索,开始于他经营早餐业的第九个年头。此时的他,对于各种武汉地道小吃的制作工艺和流程,已经烂熟于心。

    为了制定标准,他再次请教了一些老师傅和质监部门的标准化专家 ,最终形成了“陈氏”标准。

    比如武汉名小吃豆皮,他设定了一系列参数:一锅豆皮做8份,其中糯米2.3斤;4个鸡蛋;嫩冬笋与猪后腿肉的比例为20∶13,制成后每锅0.6斤;米浆使用早米、面粉、绿豆与糯米配比,比例为20∶6∶1∶1,制成后约0.5斤;另外用油0.2斤。

    粉面臊子的制作也由传统“估推”改为标准称量。过去,一盆牛肉配两瓢酱油。现在,参数是,10斤牛肉,加6两酱油。

圣托 小吃

    阻力与突破

    小吃标准化,最大阻力来源于师傅们的传统习惯。要保证口味,请老师傅是必须的,想让老师傅遵循标准化,却是难于上青天。

    怎么办?陈汉华决定“以利相诱”——如果能坚持公司制作标准,工资上浮。果然,当标准执行下去以后,餐厅的生意日渐红火。陈汉华履行诺言,老师傅们的收入增加了。标准化由此走入良性循环。

    总店的标准化,老板一手把关。分店怎么办?尤其是粉面,份份称重,味道再好,顾客也会因为时间而流失。“培训,训练到以手当秤。”陈汉华说。比方说热干面,每份4两7钱左右,师傅们要训练到一手抓下去正好,才能上岗。

    为保证各店统一标准,陈汉华坚持新开加盟店的师傅必须由总店和成熟分店派送,而且是合乎培训标准的师傅。杭州一个加盟商想一次开2个店,说多给加盟费。陈汉华摇头说,多给十倍的加盟费也不能同时开2个店,因为没有那么多合乎标准的师傅。

    十堰一家加盟店在鸡蛋价格上涨时,一锅豆皮少放一个鸡蛋。此事被陈汉华发现,他批评加盟商,要求改正。他说,质量稳定不稳定,消费者能够感知,好生意完全可以弥补原料短期价格波动。否则,生意差了,最后连偷工减料的机会都没有。最终,加盟商接受了标准化的思想。

  标准化的甜头

    自标准化管理以后,陈汉华尝到了各种甜头。

    自2008年到2011年,三镇民生甜食馆的连锁店从40家增加到68家。去年,它的年销售额达1.8亿元,分店进入北京和杭州。

    由于标准化管理,三镇民生甜食馆每个月的毛利率浮动仅仅在1%到2%。此前,这一数字在6%左右。

    如今,陈汉华的食品原料都集中采购与配送,包括面粉、大米、味精、鸡精、酱油、芝麻酱。集中采购获得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,成本下降3%。集中配送原料保证了分店质量的最低标准。

    标准化为全国连锁打下基础,陈汉华说,他现在要做的是建立管理团队,让武汉传统小吃香飘全国。

分享到: